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农村土地租赁合同纠纷上诉案

2024-11-28 来源:速百财经
第1种观点: 【买卖合同代理词】梁某诉某房产公司商品房买卖合同代理词 代 理 词 尊敬的法庭: 广东增泰律师事务所接受梁某、王某的委托,指派罗学源律师担任其诉广州市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商品房预售合同一案的委托代理人,现发表代理词如下: 一、被告售予原告的房屋实际是按总建筑面积来计算购房款的 虽然合同的约定是按套内建筑面积计算房价,但由于合同是由被告工作人员填写,每个购房人关注的只是房屋总价款,一般的人也弄不清以何种方式计价对自己有利,只有屈从开发商,由开发商牵着鼻子走。 而被告在合同签订后,向原告开具的购房发票中记载得非常清楚,房价的计算是按建筑面积170.05㎡来计价的,单价为4824.83元,总价为820463元。合同为被告填写,发票也为被告填写,合同签订在前,发票开具在后,显然应当以发票所开具的数据为准,即使前面签订的合同有效,之后开具的发票的数据也变更了合同的数据。发票不仅是付款的凭证,而且发票上对单价与面积记载得非常清楚,所以也是计价的依据。因此,房屋应以建筑总面积计算房价而不是按套内面积计算,被告收取了原告公摊面积23.83㎡的价款。 二、补充协议第三条是无效的条款 被告实际按建筑总面积来计算房价,但却在合同中却按套内面积来计算,并且拟定补充协议里第三条这样的格式条款来约束原告。按照合同法的规定,格式条款是当事人为了重复使用而预先拟定,并在订立合同时未与对方协商的条款。被告与原告所签的《补充协议》,是一份由被告单方面预先拟定重复使用的,在购房人签订《商品房预售合同》时,所有购房人均要与被告签订这样一份内容一致的补充协议,因而该条款是格式条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三十九条第一款规定,采用格式条款订立合同的,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应当遵循公平原则确定当事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并采取合理的方式提请对方注意免除或者限制其责任的条款,按照对方的要求对该条款予以说明。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六条规定,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对格式条款中免除或者限制其责任的内容,在合同订立时采用足以引起对方注意的文字、符号、字体等特别标识,并按照对方的要求对该格式条款予以说明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符合合同法第三十九条所称“采取合理的方式”。 提供格式条款一方对已尽合理提示及说明义务承担举证责任。 根据该条规定,认定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是否采取了合理的方式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才行:一是在合同订立时采用足以引起对方注意的文字、符号、字体等特别标识;二是对该格式条款予以说明。而被告的补充协议第三条既未采用足以引起对方注意的文字、符号、字体等特别标识,也未向原告方予以说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四十条规定,提供格式条款一方免除其责任、加重对方责任、排除对方主要权利的,该条款无效。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条规定,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当事人违反合同法第三十九条第一款的规定,并具有合同法第四十条规定的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该格式条款无效。被告是楼房的开发单位,对于楼房的各种信息是了如指掌的,而原告等购房人掌握不了楼房任何的关键信息,只能从开发商发布的广告等渠道获得一些个别的信息,对于诸如公摊、面积等信息更是一无所知的。被告利用其掌握信息的强势地位,明明早就知道公摊面积不会有这么多,售楼时却按更多的公摊面积来收取购房人的钱,然后以这么一条款来加重购房人的责任,排除购房人在面积有误差时要求退回多收费用的权利,这样的格式条款根据上述规定显然是无效的。假如被告这一补充条款有效,就侵吞了原告八万余元的款项,照这样计算,被告开发的楼盘共有32户这样的情况,每户获得面积差异的利益八万余元,这样算下来,被告利用该条款就可以非法获利几百万元,无疑被告这一行为损害了广大购房人的合法权益。 三、补充协议第三条也是显示公平的条款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第72条规定,一方当事人利用其优势或者利用对方没有经验,致使权利与义务明显违反公平等价有偿原则的,可以认一为显失公平。 被告利用原告缺乏专业知识的缺陷,利用己方的优势,制定格式条款,使购房人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签下补充协议。被告按远远超过实际公摊面积的平方数来收取购房款,之后才告诉原告公摊面积比合同约定的少17.24平方米,从中赚取差价83180元,这显然对原告是极不公平的。 四、从违约的角度来看,被告在两方面均存在着明显的违约,违反了诚实信用的原则 1、合同第三条买受人所购房屋的基本情况中,约定了被告应交付房屋的套内面积为146.22㎡,公摊面积为23.83㎡。而实际公摊面积仅为6.58㎡,不符合合同的约定。公摊面积的减少,将影响原告居住的环境,减少所享受的配套设施,减少活动的空间。 2、合同第三条买受人所购房屋的基本情况中,约定了被告应交付房屋层高为3.3米,而现在被告交付给原告的房屋状况层高仅为2.8米,有些部位如客厅层高仅为2.6米,这说明了被告擅自改变房屋的规划设计,降低房屋建筑高度。房管部门的测绘报告是法定办理权属登记的文件,因而是专业、可信而权威的。而实际层高低于合同约定给买受人造成的损失也是存在的,室内更高,使得房屋更开阔,室内更低会造成居住的人员感官上的压抑,影响通风、采光和空气对流,造成居住环境的不适,而使房屋的交换价值大大降低。由于层高减少了0.5米,降低的层高幅度为17.86%,被告减少了施工时间,也减少了成本预算,工程造价因此可以大大减少,从而大大提高利润。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六十条规定: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被告交付给原告的房屋,不但套内面积要符合合同约定,而且公摊面积也要符合合同约定,层高也要符合约定,否则即构成违约,显然被告已经违反了诚实信用的原则。《合同法》第107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被告应当承担违约责任,将多收取的房款退还给原告,因层高的减低赔偿损失。 综上所述,被告违反合同的约定,提供不符合合同约定的房屋,并且利用格式条款来加重原告的责任,排除原告的主要权利,使原告仅获得153.36平方米的建筑面积,却被收取了170.05平方米的款项,层高也减少0.5米,显然这是极不公平的。被告应当按《商品房预售合同》的约定向原告返还多收取的面积款,并赔偿因层高减少的损失,恳请贵院支持原告的诉讼请求。

第2种观点: 【房屋买卖居间合同】林某诉被告黄某、被告某公司房屋买卖合同纠纷一案 上海市杨浦区人民法院 民事判决书 杨民四初字第1533号 原告林某。 委托代理人金某,某律师事务所上海分所律师。 被告黄某。 委托代理人黄某某。 被告上海T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易某,总经理。 委托代理人倪某,该公司员工。 原告林某诉被告黄某、被告上海T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房屋买卖合同纠纷一案,本院于2008年7月21日受理后,依法适用简易程序,由审判员刘月华独任审判,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原告及其委托代理人、被告黄某及其委托代理人、被告上海T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之委托代理人到庭参加了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原告林某诉称:原告于2008年6月6日与被告上海T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签订居间合同一份。经其中介后又与被告黄某签订了《上海市房地产买卖合同》和《协议书》各一份,由原告购买被告黄某的上海市杨浦区市光三村某室房屋一套,在2008年9月5日进房地产交易中心进行交易,尔后原告将居间合同约定的款项人民币130,000元及中介费4,150元给付了中介。中介未经原告同意将上述款项转付给了被告黄某。嗣后,原告发现上述合同与协议中内容有不一致的地方,不符合法律,且两被告隐瞒了系争房屋的贷款是个人贷款而非银行贷款的事实等。原告于2008年6月8日书面通知中介协商修改合同内容但未果。被告黄某于2008年7月4日通知原告要求解除合同及协议。故原告诉至本院,要求判令解除原告与被告黄某于2008年6月6日签订的买卖合同,被告黄某返还原告人民币130,000元及银行同期存款利息,被告T公司承担连带清偿责任,并返还中介费4,150元。 被告黄某辩称:不同意原告的诉讼请求,合同是双方都在场的情况下签订的,没有强迫原告。已经告知了原告房屋上有抵押,并没有隐瞒。而且抵押虽是个人借款,但合同签订后就还清了,注销了抵押,不影响房屋交易。所以被告认为是原告违约,故应扣除合同约定的违约金83,000元,余款47,000元同意返还。 被告上海T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辩称:合同明确房屋有抵押,虽然未告知是个人抵押贷款,但合同签订后抵押注销了,不影响房屋交易。合同与补充协议都是双方的真实意思表示,补充协议上约定的款项是装修费补贴,不违反法律规定。原告支付给我公司的房款已交付被告黄某。我公司无过错,不同意承担连带还款责任及返还居间费。 经审理查明:2008年6月6日,原告、被告黄某及被告T公司居间下签订了《房地产买卖居间合同》,乙方愿意委托丙方以总房款415,000元购买甲方座落上海市杨浦区市光三村某室房屋,该房设立有抵押,贷款余额200,000元。乙方向丙方交付意向金50,000元,在甲、乙双方签订房地产买卖合同后三日内,乙方向甲方支付首期款130,000元,该首期款中包含房价尾款20,000元,该款项由丙方暂为保管。乙方通过银行贷款的方式支付房款200,000元,该款项在乙方的他项权证办结且送交贷款银行后十五个工作日内,由贷款银行直接支付给甲方。乙方应于签订买卖合同后七日内向贷款银行申请贷款,签订借款抵押合同等相关协议,办理相关手续并支付相关费用。在甲、乙双方签订房地产买卖合同后,甲方应去银行申请提前还款,并在贷款银行许可的最短时限内全额还清贷款,并由丙方代办抵押注销手续。乙方于该房地产产权过户当日向甲方支付85,000元。甲、乙双方于2008年6月16日前,共同赴该房地产所在区房地产交易中心办理产权过户手续。甲方应于所有房款结清当日交房,向乙方办理交房手续,办理前述事项由丙方陪同,在甲方迁出户口同时丙方将保管的房价尾款转付给甲方。如甲方接受本协议所述买卖条件并签订本协议,则乙方同意将该意向金作为定金,委托丙方转付给甲方。甲、乙双方同意将定金交由丙方暂为保管,待甲、乙双方签订《上海市房地产买卖合同》后,由甲方从丙方处取回。甲、乙双方同意于本协议生效后三日内至丙方处签订《上海市房地产买卖合同》,任何一方未能履行本条款,均属违约,如乙方未能履行,则应向甲方支付违约金,同时,乙方还应向丙方支付总房款的2%的违约金,如甲方未能履行,则应向乙方返还定金,并向乙方支付违约金,同时,甲方还应向丙方支付总房款的2%的违约金。 当日,原告与被告黄某又签订《上海市房地产买卖合同》,约定房地产转让价款为377,000元,双方确认,在2008年9月5日前,共同向房地产交易中心申请办理转让过户手续。该合同补充条款中约定,甲方于签订买卖合同后七个工作日内向贷款银行提出还款申请,且于获贷款银行同意提前全额还款申请后的五个工作日内还清所有贷款,并在取得抵押证及抵押注销申请的相关材料后五日内,办理抵押注销申请手续并取得收件收据;在乙方抵押借款申请经贷款银行审核通过,且甲方抵押注销手续办理完结后五个工作日内,甲乙双方共同前往上海市杨浦区房地产交易中心申请办理该房屋的产权转移登记手续及抵押登记申请手续,并取得收件收据。附件三的付款协议中,双方约定,乙方于2008年6月6日支付给甲方定金50,000元,于签订买卖合同后三日内支付给甲方房款42,000元,甲方承诺该笔款项专项用于提前归还甲方尚欠银行的购房贷款及注销银行对该房地产设有的抵押权,乙方对此知晓并同意,其中20,000元暂由中介方保管,于房屋交接验收完毕且户口迁出后当日,由中介方交于甲方;乙方向银行申请贷款200,000元,该款项在乙方的他项权证办结且送交贷款银行后,由贷款银行直接支付给甲方;乙方于办理产权转移登记当日支付给乙方房款85,000元。同时,双方又签订了一份《协议书》,确认,买卖该房地产的名义成交价为377,000元,实际成交价为415,000元,差额部分为所有装修及家具补贴款共计38,000元无正规发票,乙方放弃对该差额部分追索发票之权利,该款乙方于签订买卖合同后三日内支付。 2008年6月6日,原告支付给被告T公司定金50,000元。2008年6月7日,原告支付给被告T公司代收房款80,000元及中介费4,150元。2008年6月7日,被告黄某收到被告T公司转交的房款92,000元及装修补贴款38,000元。被告黄某将其中购房尾款20,000元,交被告T公司保管。 2008年6月8日,原告递交给被告T公司一份《修改及补充协议意向书》,要求对抵押条款、同住人补签字等进行修改。2008年6月18日,原告向被告T公司去函表示,因没有得到对《修改协议意向书》的回复,故要求退还已收取的房款。2008年7月4日,被告黄某向原告发出《解除合同通知》,表示原告不提供贷款资料,不办理抵押借款合同,构成根本违约,故通知解除合同,并按约处理违约金和赔偿金。 另查明,被告黄某所有的系争房屋系售后公房,原设有抵押,抵押权人为案外人王某,债权数额为200,000元。该抵押权于2008年6月13日注销。该抵押权注销后,两被告未告知原告。 本院认为:原、被告三方签订的买卖居间合同与《上海市房地产买卖合同》在总房价款、办理交易转让手续的时间等主要内容上不一致,且对于系争房屋上设立的抵押权情况在上述两份合同上均与事实有误,且该事实对于合同的履行有重大影响。在原 告要求修改合同的情况下,被告T公司理应尽力促成双方达成新的一致意见,对此,被告T公司未尽到其职责,存在一定责任,最终导致了双方现均要解除合同,故不能认定违约责任。因双方均不愿意履行该合同,故本院对于原告要求解除该合同的诉请应予支持,解除合同的时间以原告提起本案诉讼之日为准。对于被告黄某要求扣除原告违约金之抗辩,因原告并未构成违约,故本院不予采信,被告黄某应全额返还其已收取的房款。原告要求被告T公司返还中介费的诉请,因居间方未如实告知与订立合同有关的重要事实,且合同的重要内容前后不一等导致合同解除,故本院应予支持。但原告要求被告黄某支付已付房款利息及被告T公司承担连带责任之诉请,无事实及法律依据,本院不予支持。据此,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九十三条、第四百二十五条之规定,判决如下: 一、原告林某与被告黄某于2008年6月6日签订的《上海市房地产买卖合同》应予2008年7月21日解除; 二、被告黄某应于本判决生效之日十日内返还原告林某购房款人民币130,000元; 三、被告上海T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应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返还原告林某中介费人民币4,150元; 四、原告林某其余之诉讼请求,不予支持。 负有金钱给付义务的当事人如未按生效判决指定的期间履行给付义务,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九条之规定,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 本案受理费人民币2,900元,减半收取计人民币1,450元,由原告林某、被告黄某各负担人民币483元,被告上海T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负担人民币484元。 如不服本判决,可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本院递交上诉状,并按对方当事人的人数提出副本,上诉于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

第3种观点: 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法律规定如下:因出卖人未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明,与买受人订立的商品房预售合同,或买受人以出卖人与第三人恶意串通,另行订立商品房买卖合同并将房屋交付使用,导致其无法取得房屋的,受害一方当事人可以请求确认合同无效。一、合同无效的11种情形1、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签订的合同无效;2、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签订的合同无效;3、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签订的合同,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4、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无效;5、违背公序良俗的合同无效;6、行为人与相对人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合同无效;7、合同中造成对方人身损害的;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对方财产损失的免责条款无效;8、合同中租赁期限超过二十年的,超过部分无效;9、非法垄断技术或者侵害他人技术成果的技术合同无效;10、当事人超越经营范围订立违反国家限制经营、特许经营以及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经营规定的合同无效;11、企业以借贷名义从事非法活动的无效;12、出卖人与第三人恶意串通,另行订立商品房买卖合同并将房屋交付使用,导致买受人无法取得房屋的合同无效。二、房地产买卖合同解除的条件1、因房屋主体结构质量不合格不能交付使用,或者房屋交付使用后,房屋主体结构质量经核验确属不合格的。2、房屋质量问题严重影响正常居住使用。3、出卖人交付使用的房屋套内面积或建筑面积与商品房买卖合同约定面积不符,面积误差比绝对值超过3%的。4、出卖人迟延交付房屋或者买受人迟延支付款项,经催告后三个月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的,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5、商品房买卖合同约定或者法律规定的办理房屋所有权登记的期限届满超过一年,由于出卖人的原因,导致买受人无法办理房屋所有权登记的。6、商品房买卖合同约定,买受人以担保贷款方式付款,因当事人一方原因未能订立商品房担保贷款合同并呆滞商品房买卖合同不能继续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请求解除合同和赔偿损失。因不可归责于当事人双方的事由导致上述情况出现的,当事人可以请求解除合同,出卖人应当将收受的购房款本金及其利息或定金返还买受人。三、房屋买卖要注意什么1、开发商将房屋先卖后抵可获赔偿。可以获得赔偿。出卖方将房屋先卖后抵押,属于恶意违约,应予制裁。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导致商品房买卖合同目的不能实现的,无法取得房屋的买受人可以请求解除合同,要求出卖人返还已付房款及利息、并可以请求出卖人承担不超过已付购房款一倍的赔偿责任。2、商品房买卖中哪几种情形可以适用惩罚性赔偿?商品房买卖不适用双倍赔偿的法律规定。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明确规定一房二卖等情况,消费者请求返还已付购房款及利息赔偿损失,并可以请求出卖人承担不超过已付购房款一倍的赔偿责任。不超过已付购房款一倍的赔偿责任不是双倍的赔偿责任。这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条的规定不一样。但是,法律上都将这两种赔偿方式叫做惩罚性赔偿。3、商品房买卖合同订立后,出卖人未告知买受人又将该房屋抵押给第三人;商品房买卖合同订立后,出卖人又将该房屋出卖给第三人;故意隐瞒没有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明的事实或者提供虚假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明;故意隐瞒所售房屋已经抵押的事实;4、故意隐瞒所售房屋已经出卖给第三人或者为拆迁补偿安置房屋的事实。在以上五种情况下,致使买受人无法取得房产的,除可请求出卖人返还已付购房款及利息、赔偿损失外,并可请求出卖人承担不超过已付购房款一倍的赔偿责任。所以,如果开发商的行为致使蔡先生不能取得房产的话,可以要求开发商承担惩罚性的赔偿责任。5、开发商将我的房子又买给别人,我的权益能得到保障吗?两个合同都有效,第一购房者拥有该房屋的所有权。开发商对第二买受人承担恶意违约的赔偿责任。6、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九条的规定,如果出卖人故意隐瞒所售房屋已经出卖给他人的事实,导致合同无效或者被撤销、解除的,第二买受人可以请求返还已付购房款及利息赔偿损失,并可以请求出卖人承担不超过已付购房款一倍的赔偿责任。【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出卖人未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明,与买受人订立的商品房预售合同,应当认定无效,但是在起诉前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明的,可以认定有效。第七条买受人以出卖人与第三人恶意串通,另行订立商品房买卖合同并将房屋交付使用,导致其无法取得房屋为由,请求确认出卖人与第三人订立的商品房买卖合同无效的,应予支持。

第1种观点: 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纠纷解决途径1、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的解决途径如下:(1)协商。因土地承包经营发生纠纷的双方当事人可以通过协商解决;(2)调解。当事人可以通过调解解决纠纷;(3)仲裁。当事人不愿协商、调解或者协商、调解不成的可以向农村土地承包仲裁机构申请仲裁;(4)诉讼。根据纠纷内容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第五十五条因土地承包经营发生纠纷的,双方当事人可以通过协商解决,也可以请求村民委员会、乡镇人民政府等调解解决。 当事人不愿协商、调解或者协商、调解不成的,可以向农村土地承包仲裁机构申请仲裁,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二、农村土地承包合同承包经营权可以继承吗农村土地承包合同承包经营权可以继承,但是要在土地承包合同约定的承包期内才可以继承。承包期限届满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不能继承。承包经营权与承包人应得的承包收益的继承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实施。

第2种观点: 法律分析:因土地承包经营发生纠纷的,双方当事人可以通过协商解决,也可以请求村民委员会、乡(镇)人民政府等调解解决。当事人不愿协商、调解或者协商、调解不成的,可以向农村土地承包仲裁机构申请仲裁,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 第五十五条 因土地承包经营发生纠纷的,双方当事人可以通过协商解决,也可以请求村民委员会、乡(镇)人民政府等调解解决。当事人不愿协商、调解或者协商、调解不成的,可以向农村土地承包仲裁机构申请仲裁,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3种观点: 法律分析:因土地承包经营发生纠纷的,双方当事人可以通过协商解决,也可以请求村民委员会、乡人民政府等调解解决。当事人不愿协商、调解或者协商、调解不成的,可以向农村土地承包仲裁机构申请仲裁,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 第五十一条 以其他方式承包农村土地,在同等条件下,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有权优先承包。

第1种观点: 法律分析: 首先写答辩人的名字、年龄、电话、家庭住址等个人信息。然后开始写答辩的内容,最后签上自己的名字和代理律师的名字并写明日期。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二十三条 因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辖。第三十四条 合同或者其他财产权益纠纷的当事人可以书面协议选择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签订地、原告住所地、标的物所在地等与争议有实际联系的地点的人民法院管辖,但不得违反本法对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的规定。

第2种观点: 法律分析:原告李某诉被告武川县某某小学买卖合同纠纷一案,本院于2019年7月4日立案后,依法适用简易程序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原告李某及其委托诉讼代理人杨小梅、被告武川县某某小学法定代表人贺振文及其委托诉讼代理人陈福均到庭参加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原告李某向本院提出的诉讼请求是:1.请求贵院依法判令被告向原告支付煤炭款281700元及逾期利息65555.45元(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同期贷款利率,从2014年10月6日起计算至实际付清之日止,利息暂时计算至2019年6月15日)。2.本案诉讼费由被告承担。事实和理由:2013年10月5日,原告与被告签订《煤炭承包合同》,合同约定:自2013年10月5日至2014年4月15日,原告向被告提供煤炭,其中面煤596吨,单价为475元/吨,块煤145吨,单价为680元/吨,合计381700元。同时约定付款方式为:被告须在开炉前同之前所欠煤款支付给原告煤款总额的50%,剩余煤款在春节前付总额的40%,剩余煤款停炉后付清。截止目前为止,被告仍欠付原告煤款28.17万元。为此,原告曾多次向被告要求清偿未果,为了使债权得到切实的保障,被告于2018年6月22日出具《证明》一份,证明被告仍欠原告煤炭尾款没有结清。综上所述,原告已经按照合同履行了约定的义务,被告拒不支付煤款的行为已经严重的侵害了原告的合法权益,在原告多次索要未果的情况下特向贵院提起诉讼,恳请贵院依法裁判,支持原告的诉讼请求。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五百零九条 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当事人应当遵循诚信原则,根据合同的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当事人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应当避免浪费资源、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

第3种观点: 叶某、张某诉罗某房屋买卖合同纠纷案 江西省武宁县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 (2007)武民一初字第91号 原告叶-自。 原告张-罗。 被告罗-时。 原告叶-自、张-罗与被告罗-时房屋买卖合同纠纷一案,本院于2007年1月8日立案受理,并依法组成合议庭,于2007年6月12日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原、被告均到庭参加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原告诉称,2001年6月15日,原告与武宁县**生产资料公司(下称生资公司)签定联建合同约定,生资公司提供土地,原告出资,合作开发县城豫宁北路靠交通东路十字路口沿街100米路段,所开发的房屋、铺面产权均归原告所有。2002年9月,原、被告达成口头协议约定,被告按市场价购买原告开发建设的生资综合楼三楼住房一套(面积131.55㎡)及临街铺面一间(面积41.5㎡),住房价格为580元/㎡、铺面价格为2700元/㎡.被告在房屋竣工后即将合同约定的住房及铺面占有,但至今为止仅支付了150000元价款,余款一直未付,故要求被告尽快支付余欠房款及逾期利息合计40000元。 被告辩称,本人属于豫宁北路拆迁安置户,当时由县政府实行统一集中安置。2001年9月2日,武宁县城建局作为拆迁人与我签定拆迁协议约定,城建局负责在拆迁地新建的生资综合楼中(二原告为开发商)安置我三楼住房二套,面积按实际竣工面积计算,我按成本价354.78元/m2支付房款。因我提出需要一套房屋、一间铺面,同月4日,生资公司与我签定换房协议,约定将交通东路临街一间面积约48㎡的铺面与我的一套安置住房调换,同时约定,我用来调换的住房不计算价格,铺面差价我按500元/㎡的标准补偿给生资公司。因我需按市场价向开发商即二原告支付安置住房及铺面价款,故我原房屋被拆迁后,不仅在生资公司领取了拆迁补偿款,同时还领取了安置住房(铺面)市场价与成本价的差额款,合计150000元,该款已全部交给原告,原告同时向我出具了收条。我现有的一套住房和一间铺面系采取拆屋换房的方式取得,属安置性质,与原告并未签定房屋买卖合同,亦未打任何欠条与原告,目前产生纠纷是因换房协议双方对其中约定的“乙方住房不计价”一项理解不同,所以即使欠原告房款,亦应由生资公司支付。原告起诉我无事实依据,请求法庭驳回其诉讼请求。 原告为证明其诉讼请求,向法庭出示了以下证据:1、联建合同原件一份,证明2001年6月15日,生资公司与二原告签定联建合同,约定公司将县城豫宁北路靠交通东路十字路口沿街100米有偿提供与二原告开发建设,二原告对所开发的房屋及铺面拥有产权。2、生资公司与武宁县房管局证明各一份,证明2003年12月19日,原告在县房管局对联建房屋(即交通路51栋生资综合楼)进行了产权登记,叶-自为产权人,截止2006年10月9日,临街1—6号铺面(被告目前占用第2间)未出售,产权人系原告叶-自,被告虽占用一间铺面,但因未交清房款,故叶-自将该铺面产权登记其个人名下。3、罗*云、雷*江、罗*淼与生资公司签定的集资建房合同书各一份,合同的生资公司方由二原告共同签名,其中罗*淼(被告之女)的集资款系被告代交,证明被告明知原告为房屋的合法产权人,被告虽系安置户,但仍以市场价向原告购买安置住房及铺面,双方已形成事实上的房屋买卖合同关系,同时亦证明原告所售出的铺面市场价格为2700元/㎡至3100元/㎡不等。

第1种观点: 张洁律师——土地承包费案开庭前准备工作

第2种观点: 如果是权属争议,则属于行政案件;如果是承包合同纠纷、承包经营权侵权纠纷、承包经营权流转纠纷、承包地征收补偿费用分配纠纷、承包经营权继承纠纷,那么就是民事案件。《土地权属争议调查处理办法》第四条县级以上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土地权属争议案件(以下简称争议案件)的调查和调解工作;对需要依法作出处理决定的,拟定处理意见,报同级人民政府作出处理决定。县级以上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指定专门机构或者人员负责办理争议案件有关事宜。《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一条下列涉及农村土地承包民事纠纷,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一)承包合同纠纷;(二)承包经营权侵权纠纷;(三)承包经营权流转纠纷;(四)承包地征收补偿费用分配纠纷;(五)承包经营权继承纠纷。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因未实际取得土地承包经营权提起民事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告知其向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申请解决。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就用于分配的土地补偿费数额提起民事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的解决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是指当事人间因承包土地的使用、收益、流转、调整、收回以及承包合同的履行等事项发生的争议。它既可能发生在承包土地的农民之间,也可能发生在承包土地的农民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自治组织之间,还可能发生在农民和其他单位或者个人之间。因土地承包经营发生纠纷的,双方当事人可以通过协商解决,也可以请求村民委员会、乡(镇)人民政府等调节解决。当事人不愿协商、调解或者协商、调解不成的,可以向农村土地承包仲裁机构申请仲裁,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对行政机关依据职权侵犯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还可以申请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结果不服的,除法律规定的少数事项外,还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协商解决是指当事人再发生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后,在自愿互谅的基础上,直接进行磋商谈判,自行解决争议。调解是指在当事人自愿的基础上,由当事人双方同意的第三者从中进行沟通、斡旋,使纠纷当事人自行达成解决纠纷的办法。【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百三十条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农民集体所有和国家所有由农民集体使用的耕地、林地、草地以及其他用于农业的土地,依法实行土地承包经营制度。第三百三十三条土地承包经营权自土地承包经营权合同生效时设立。登记机构应当向土地承包经营权人发放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林权证等证书,并登记造册,确认土地承包经营权。第三百三十四条土地承包经营权人依照法律规定,有权将土地承包经营权互换、转让。未经依法批准,不得将承包地用于非农建设。

第3种观点: 土地承包侵权纠纷可以通过协商、调解、仲裁、诉讼等方式来进行处理。调解是指发生纠纷时,在调解组织的主持下当事人达成和解协议的纠纷解决方式。仲裁是指仲裁机构依照一定的仲裁程序对当事人的纠纷进行裁决的纠纷解决方式。一、教育机构退费纠纷找谁教育培训机构退费侵权纠纷有以下解决方式:1、与培训机构协商和解;消费者与教育机构在发生争议后,在自愿、互谅基础上达成和解协议,使纠纷得以解决。这种快速、简便的争议解决方式,无论是对消费者还是对教育机构经营者来说都是理想的途径。2、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消费者与教育机构经营者之间发生消费者权益争议后,请求消保委调解,即由第三方对争议双方当事人进行说服劝导、沟通调和,以促成双方达成解决纠纷。3、向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投诉;消费者和经营者发生权益争议后,可请求有关行政部门解决争议,它具有高效、快捷、力度强等特点。消费者决定申诉时,一般用书面形式,并载明要求、理由及相关的事实根据。如与经营者达成和解,可撤回申诉,请求有关行政部门作出调解书。4、如果有仲裁协议的,可以提请仲裁;双方当事人达成协议,自愿将争议提交仲裁机构调解并作出判断或裁决。仲裁具有当事人程序简便、一裁终局、专家仲裁、费用较低、保守机密、相互感情影响小等特征。仲裁费用原则上由败诉的当事人承担,当事人部分胜诉,由仲裁庭根据各方责任大小确定各自应承担的仲裁费用。5、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消费者因其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依照法定程序进行审判。消费者因其合法权益受到侵害而提起的诉讼属于民事诉讼范畴。【法律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三十九条,消费者和经营者发生消费者权益争议的,可以通过下列途径解决:(一)与经营者协商和解;(二)请求消费者协会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调解组织调解;(三)向有关行政部门投诉;(四)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五)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二、民事纠纷怎么处理呢?出现民事纠纷的,可以按以下方式处理:1、协商解决,即和解。当事人是民事纠纷的主体,他们对争议的事项享有充分的处分权能。是否行使处分权能、何时行使处分权能以及以何种方式行使处分权能概由当事人自行决定。双方当事人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通过友好协商、互谅互让达成和解协议,进而解决纠纷;2、调解解决。纠纷当事人之外的第三者依据一定的社会规范(习惯、道德、法律等规范),在纠纷主体之间沟通信息,摆事实明道理,促成纠纷主体相互谅解、妥协,从而达成最终解决纠纷的合意。在我国现阶段的调解制度,主要是指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民事主体之间的纠纷,除此之外,还有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公民之间的调解等。在有关组织(如人民调解委员会)或中间人的主持下,在平等、自愿、合法的基础上分清是非、明确责任,并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促使双方当事人自主达成协议,从而解决纠纷;3、仲裁解决。谓仲裁是指在仲裁庭的主持下,在民事纠纷双方当事人的参与下,依法对民事纠纷居中审理并制作一定法律文书平息冲突的方法。仲裁属民间性质。仲裁的基础是当事人的合意。也就是说,提交仲裁必须以双方当事人同意为前提,否则,仲裁程序不能启动。在通常情形下,仲裁庭成员也由当事人选任。仲裁的最大特点是快速、简便。随着国家法制的日益健全,仲裁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纠纷当事人根据纠纷前或者后达成的仲裁协议或合同中仲裁条款向仲裁机构提出申请,由仲裁机构依法审理,作出裁决,并通过当事人对裁决的自觉履行或由一方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而使纠纷得以解决;4、诉讼解决。民事诉讼即老百姓所讲的“打民事官司”。相对于人民调解、当事人自我平息、单位(或部门、社区)处理和仲裁机制而言,民事诉讼是典型的公力救济形式。这种公力救济的最大特点是具有特殊的法律强制性。民事诉讼还是国家处理民事纠纷的最有效也是最后的手段。因此,国家往往要对诉讼的主体、程序、制度等做出严格的规定。通过打官司解决,它指纠纷当事人一方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由法院依法审理,作出判决或裁定,通过当事人对生效裁判的自觉履行或人民法院的强制执行而解决纠纷。三、建筑工程纠纷处理的基本形式有哪些1、和解和解,是指建设工程纠纷当事人在自愿友好的基础上,互相沟通、互相谅解,从而解决纠纷的一种方式。建设工程发生纠纷时,当事人应首先考虑通过和解解决纠纷。事实上,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绝大多数纠纷都可以通过和解解决。2、调解调解,是指建设工程当事人对法律规定或者合同约定的权利、义务发生纠纷,第三人依据一定的道德和法律规范,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促使双方互相作出适当的让步,平息争端,自愿达成协议,以求解决建设工程纠纷的方法。这里讲的调解是狭义的调解,不包括诉讼和仲裁程序中在审判庭和仲裁庭主持下的调解。3、仲裁仲裁,亦称公断,是当事人双方在纠纷发生前或纠纷发生后达成协议,自愿将纠纷交给第三者,由第三者在事实上作出判断、在权利义务上作出裁决的一种解决纠纷的方式。这种纠纷解决方式必须是自愿的,因此必须有仲裁协议。如果当事人之间有仲裁协议,纠纷发生后又无法通过和解和调解解决,则应及时将纠纷提交仲裁机构仲裁。4、诉讼诉讼,是指建设工程当事人依法请求人民法院行使审判权,审理双方之间发生的纠纷,作出有国家强制保证实现其合法权益、从而解决纠纷的审判活动。合同双方当事人如果未约定仲裁协议,则只能以诉讼作为解决纠纷的最终方式。【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三条人民法院应当保障当事人依照法律规定享有的起诉权利。对符合本法第一百一十九条的起诉,必须受理。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作出裁定书,不予受理;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

第1种观点: [案情]某市A镇B村林场始建于1972年,该场位于B村一、二组之间,主要占用一、二组荒山和土地,面积约300亩,其中耕地20多亩,其余为荒山。1982年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前,B村林场经过10年建设已形成一定规模,开垦出可耕地100多亩,营造有薪炭林、用材林、经济林,并有房屋8间,场员10人。1982年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原林场解散。该村留下4人管理林场,自种自吃。1984年冬,经村委会同意,这4人离场,同时带走了林场约5亩耕地作为4户的承包土地。自此,一、二组村民利用与林场接壤的便利条件,私自开挖种植林场土地。一、二组共有35户村民种植B村林场土地100.22亩,其中一组15户村民种植37.45亩,二组20户村民种植62.77亩。1991年、1994年,村委会两次决定收回土地,恢复林场,因种种原因未能恢复。1999年3月28日,村委会作出《关于恢复B村林场的决定》,二组不服村委会的决定,多次上访A镇政府及某市政府。某市土管局于2000年4月13日组织村、组双方调解,因双方分歧很大,未达成调解协议。2000年4月25日,某市人民政府依法裁定B村林场的土地所有权归B村所有。复议机关经审理,根据《行政复议法》第二十条第一款第(一)项的规定,决定维持被申请人《行政决定书》关于B村林场的土地所有权归B村的裁决。[评析]行政机关在处理土地权益纠纷和行政争议时,首先应当明确权益纠纷和行政争议的焦点是什么。然后在查清争议事实、明确责任的前提下,依法作出处理决定。本案中,B村与村民二组因林地权属产生纠纷达6年之久,经A镇政府、某市政府及某市土地局多方调解未果。表面上看,该争议是在土地所有权权属层面上,但实质上并非如此。根据《土地管理法》第十条规定,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依法属于村农民集体所有的,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经营、管理。《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性群众组织。可见,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主体是农民集体,村委会可以代表农民集体行使经营管理权。《民法通则》将农民集体进一步明确,分为村农民集体和乡(镇)农民集体两种,未将村民小组纳入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之中。因此,根据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村民小组不能拥有土地所有权。本案中,B村与村二组之间不存在土地所有权争议,也就不能因为B村二组对争议林地耕种、管理、经营达10年之久而适用《湖北省处理土地权属争议暂行办法》第十九条“种植10年而又未发生土地权属争议的,谁开荒种植归谁所有”的规定,将争议土地裁定为B村二组所有。事实上,本案的实质问题是B村林场的土地使用权即经营权问题。按照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的“两权分离”原则,所有权依法不存争议。经复议机关指出,并建议有关各方本着“尊重历史、面对现实。

第2种观点: 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争议,由当事人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由人民政府处理。当事人对有关人民政府的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接到处理决定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因土地承包经营发生纠纷的,双方当事人可以通过协商解决,也可以请求村民委员会、乡(镇)人民政府等调解解决。当事人不愿协商、调解或者协商、调解不成的,可以向农村土地承包仲裁机构申请仲裁,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法律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十六条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争议,由当事人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由人民政府处理。 单位之间的争议,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处理;个人之间、个人与单位之间的争议,由乡级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处理。 当事人对有关人民政府的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接到处理决定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在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争议解决前,任何一方不得改变土地利用现状。《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第五十五条 因土地承包经营发生纠纷的,双方当事人可以通过协商解决,也可以请求村民委员会、乡(镇)人民政府等调解解决。当事人不愿协商、调解或者协商、调解不成的,可以向农村土地承包仲裁机构申请仲裁,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3种观点: 案由:认为颁发房产证侵犯财产权一审案号:(1998)海行初字第26号二审案号:(1,98)一中行终字第34号一审合议庭组成人员:审判长:饶亚东;人民陪审员:王济祥;人民陪审员:宋俊芳二审合议庭组成人员:审判长:刘景文;审判员;吴月;代理审判员:李正旺当事人基本情况原告:蔡甲(即蔡某某),男,57岁,汉族,农民,住河北省。被告:某市房地局。第三人:蔡乙,60岁,汉族,某部干部,住本市。上诉人:蔡甲。被上诉人:某市房地局。被上诉人:蔡乙。被诉具体行政行为1984年11月,市房地局根据蔡乙的申请,向蔡乙颁发海字第001690号《房产所有证》。此后,蔡乙申请在该处(简称48号院)新建房屋,并于1992年9月10日,由市房地局向蔡乙颁发了包括原5间房在内的19间房屋的海更字第004709号《房产所有证》。原告诉讼请求和诉讼理由原告诉称,48号院5间房产是其父老蔡的遗产,其有继承份额。其兄蔡乙在办理房屋继承公证时隐瞒了其他财产共有人的事实,目前该公证已经被撤销。某市房地局在办理房产登记时,未查明事实,单方面确认该5间房屋归蔡乙所有、并颁发房产所有证的行为是错误的,侵犯了原告的财产合法权益。1998年3月19日,蔡甲持撤销公证决定书,向原审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请求撤销某市房地局颁发的海更字第004709号房产所有证。被告的答辩意见被告辩称,蔡乙在办理该房屋的发还手续时,向本局提交了相关的房产手续和其共同居住人放弃产权的书证,某区公证处为其办理了该房的房产所有公证书。据此,本局依照有关办理房产登记的程序,为蔡乙颁发了房产证。至于蔡甲提出公证书被撤销一事,本局未曾得知,故原告的起诉不成立,请求维持该房产所有证。第三人陈述意见蔡乙认为,其父老蔡于解放前在本市他处有私房6间,因欠王某的钱,将该房典给王某。1963年蔡乙将该房换到48号院5间房处。1963年3月经本市西区法院调解,其分期还清了老蔡的欠款,产权归蔡乙所有。1983年5月,某区公证处为其办理了公证,确定产权归其所有。被告遂为其办理了房产证。故认为被告的颁证行为合法,请求法院予以维持。一审认定事实、判决理由及结果一审判决认定,蔡甲在庭审过程中对蔡乙于1963年将房换到现址5间房,以及蔡乙偿还其父的债务的事实未持异议。经法庭审查,蔡甲之父于解放前在本市西区有私房6间,其父因经营欠款,于1950年8月将该房典给王某,典期10年。因其父未偿还欠款,该房其中3间归债权人王某居住。1963年3月,经本市西区法院调解,蔡乙替父偿还给王某318.05元后,该房产权归蔡乙所有。1966年8月,蔡乙将该房交国家管理。在落实私房政策时,房管所于1983年5月将房产发还给蔡乙。1984年11月,被告向蔡乙颁发了海字第001690号房产所有证。之后,经街道批准,蔡乙在该院内新建房屋14间,被告经过调查,1992年9月为蔡乙颁发了海更字第004709号房产所有证。原告提交的(98)海公撤字第01号决定书因正在另案诉讼期间,不能证明原告对该房屋享有所有权。一审法院认为,根据国家关于城镇私有房屋登记的有关规定,被告作为房屋及土地的管理机关,有权依法对辖区内的私房进行监督和管理。蔡乙为其父偿还欠款,将典当房屋赎回,经人民法院调解,其取得本市西区6间房屋的所有权。蔡乙将原房调换到48号院,对该房亦享有所有权。被告在确认该房的产权时,根据蔡乙提交的相关证据,经审查后,确定蔡乙为该房产的合法所有人的事实清楚,执法程序合法,符合《城镇房屋所有权登记暂行办法》第七条、第十条、第十二条的规定,法院应予支持。蔡甲以本市西区房屋属其父的私产,其应当享有继承份额为理由,认为被告颁发给蔡乙的房产所有证的行为违法的诉讼请求无相应的事实依据,不予采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五十三条、第五十四条第一项,《城镇房屋所有权登记暂行办法》第七条、第八条,参照《北京市城镇私有房屋所有权登记暂行办法》第七条、第十条、第十二条的规定,判决维持被告颁发给蔡乙的海更字第004709号房产所有证。上诉人的上诉请求和理由蔡甲不服该判决,认为区公证处(98)海公撤字第01号决定书是蔡乙是否拥有该房产合法产权的基本依据.而一审判决以该决定书正在另案诉讼期间不加认定,属于基本事实没有查清的错误判决,请求二审法院在查清事实的基础上,依法改判。被上诉人答辩意见市房地局及蔡乙均同意原判。二审认定的事实、判决理由及结果二审经审理查明:蔡甲与蔡乙为同父同母弟兄。其父老蔡共有同父异母子女七人:长女蔡一(1992年病故)、长子蔡二(1979年病故)系同母所生;次子蔡乙、次女蔡三、共子蔡甲系同母所生;四子蔡四、五子蔡五系金氏所生。金氏于1968年4月病故,老蔡于同年9月20日病故,生前均未立书面遗嘱。老蔡生前在本市西区有房6间,于1950年典当给王某,典期10年。到期后双方重新协议,王某将房返回,欠款作为债务。房子由王某改为租住3间,并预付租金,住到1963年9月底。后本市某管理处将其所有的、即本案争议之房处北房6间与老蔡原在本市西区6间房屋互还产权,王火改租管理处所有西区房屋北房三间西房一间。1963年3月30日,本市西区法院作出1963年度房字78号民事调解书,以原告蔡乙在西区有房6间,租给王x3间,因蔡乙与管理处调换了房产,与王x协商换到西区居住,现王x不同意换房,故起诉要求其搬家。王某反诉原告蔡乙欠款315.15元。经调解,双方达成协议:一、王某于同年4月腾出租住房屋;二、蔡乙于同年4月、6月、9月、12月分4次返回王x人民币351.5元。1963年7月26日,市人民委员会向老蔡颁发本案争议房产处灰平5间、灰瓦1间的《北京市郊区房地产所有证》,该证记载1964年卖与郭某灰瓦1间。1966年8月,老蔡将该处5间房产交公。1983年5月,蔡乙办理了产权人为老蔡的临时房产证,并领取了落实私房政策结算款。同时,该房产座落改为现名称。同月,区公证处出具(83)海证字第3016号公证书证明,老蔡在现址遗有房产5间,生前无遗嘱,该房产应由其子蔡乙、蔡四、蔡五共同继承。现蔡四、蔡五均表示放弃继承权,故上述遗产应由其长子蔡乙继承。1984年11月,市房地局根据蔡乙的申请,及其办理的有关公证书,以继承为产权来源,向蔡乙颁发海字第001690号《房产所有证》。此后,蔡乙申请在该处新建房屋,并于1992年9月10日,由市房地局向蔡乙颁发了包括原5间房在内的19间房屋的海更字第004709号《房产所有证》。1998年2月26日,区公证处作出(98)海公撤字第01号公证处决定书,以蔡乙在该处办理继承公证时,隐瞒了其父老蔡共有同父异母子女七人的事实,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暂行条例》第二十六条之规定,决定将(83)海证字第3016号公证书予以撤销。1998年3月15日.蔡甲持此撤销公证决定书,向原审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请求撤销市房地局颁发的海更字第004709号《房产所有证》。另查,蔡乙不服(98)海公撤字第01号公证处决定,向区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请求撤销该决定,该案一审判决维持该决定后,双方均未上诉,该判决已生效。二审法院认为,市房地局在颁发海字第001690号《房产所有证》时,是以蔡乙所持有效公证书,且无人提出异议的情况下,以遗产继承为产权来源颁发的。现该房产所有证已为海更字第004709号《房产所有证》所变更。根据本院查明的事实,现蔡甲所持撤销公证决定书并不能直接证明争诉之房屋的归属,在该产权存在争议的情况下,其以48号院5间房屋为其父遗产,要求撤销海更字第004709号《房产所有证》,缺乏事实和法律依据,亦不符合房屋产权登记变更的有关规定。只有在通过民事诉讼途径确认该房屋产权归属后,权利人才有权依照有效的法律文件申请变更该房产所有证。故上诉人蔡甲的诉讼请求,本院不予支持。原审法院在审理该行政诉讼时,应围绕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原审判决直接确认蔡乙为实际的产权人,并据此认定市房地局海字第001690号《房产所有证》是以确认察乙为合法的产权人而颁发的,显属认定事实有误,本院予以纠正。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六十一条第(三)项,判决如下:一、撤销区人民法院(1998)海行初字第26号行政判决;二、驳回上诉人蔡甲的诉讼请求。二审案件诉讼费80元,由上诉人蔡甲负担(已交纳)。分析意见本案涉及许多法律问题:1.法院审理行政诉讼案件,能否审理民事争议?笔者认为,人民法院审理案件有其严格的分工,各审判系列均有其程序及实体等方面的规定,行政审判本身应在自己的领域内围绕行政争议进行审理。同时,在必要的情况下,应引入行政附带民事诉讼。但需要多方面考虑,包括是否互相紧密关联,是否为行政与民事存在交织。在程序上,必须明确告知当事人附带民事诉讼,并且要通知必要的诉讼当事人参加诉讼。本案涉及到的是应先确认产权再发房产证,还是先撤销房产证,再确认产权,是许多专家一直争论而没有得出结果的问题,有关争论的内容可以参阅河南焦作房产案的案例。笔者认为,解决的途径是民事与行政合并审理。由于本案案情错综复杂,在此案前后,还有蔡乙告蔡甲搬出房屋、排除妨碍;蔡乙诉蔡甲要求48号院确认产权案;蔡甲等诉蔡乙等继承案;蔡乙不服撤销公证案等。为了诉讼经济,可以考虑案件由一个合议庭审理民事、行政为妥。2,原颁证行为是合法的,而其依据的公证现在被撤销,应如何处理?一种观点认为,应依据查明的事实直接确认。认为根据人民法院查明的事实,可以直接判断当时发证行为是否正确,如果确为现产权人所有便可以加以确认,如果经审查确认为他人所有,则可撤销该房产证,并确认实际的产权人,这是诉讼经济的要求,以减少当事人的诉累。另一种观点认为,判断一个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应从认定的事实、适用法律、程序及职责等方面来判断。该房产证颁发所依据的主要事实为继承公证,现该公证已被撤销,颁证行为的事实依据不存在,由于行政诉讼不能直接判断产权的归属,故本案应直接判决撤销该房产证。第三种观点认为,应当采用驳回诉讼请求的方式。笔者同意这种观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考虑:一是原具体行政行为在作出时是正确的。如果以后面发生的事实,就任意来推翻前面的行为,显然对行政机关不公平。如果行政机关在颁发房产证是应当查明而未查明的事实等则另当别论。事实上,公证处的公证证明的是法律事实,也许其与客观事实有出入,房地局在颁发房产证时,仍可以直接作为证据使用,现行法律、法规和其他规范性文件中均没有规定要求审查公证的真伪。故不能认为房地局在颁发房产证时存在认定事实有误或者程序违法。二是考虑该房产证颁发的依据现已被撤销。如果基于原颁证行为在当时是正确的,而简单判决予以维持,也不符合法理。而事实上,如果将一个颁证近20年的房产证给予撤销,使其处于空挂状态也是不妥的。在这种两难的情况下,当事人应首先通过民事诉讼解决权属问题,然后根据确定的事实向房地局申请变更产权登记。而作为颁证行为本身不能直接表态,而只能采用驳回诉讼请求的方式。这也正是体现了最高法院司法解释中对适用驳回诉讼请求情况的要求.一、房屋出租协议怎么写出租方:身份证号码:(以下简称甲方)承租方:身份证号码:(以下简称乙方)甲、乙双方就房屋租赁事宜,达成如下协议:1、甲方将位于市区建筑面积平方米的房屋出租给乙方使用,租赁期限自年月日至年月日止,计个月。2、签订本合同时,乙方一次性支付给甲方个月的总租金人民币(大写)元整(小写:元),同时乙方还向甲方交纳房屋租赁押金人民币元整(小写:元),租赁期满后,甲方将房屋租赁押金全额退还乙方。甲方足额收取(房屋租金)(房屋押金)应向乙方开具收款凭据。3、甲方在本合同签订后两日内,将房屋交付乙方使用,如拖延不交付的,按总租金%金额按天赔偿乙方经济损失。4、在房屋租赁期间,甲方提前终止合同或须收回房屋,应与乙方协商,并退还乙方全部租金及房屋租赁押金,并偿付乙方房屋租金%的违约金。甲方保证该房屋无产权纠纷;乙方因经营需要,要求甲方提供房屋产权证明或其它有关证明材料的,甲方应予以协助。5、就本合同发生纠纷,双方协商解决,协商不成,任何一方均有权向当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司法解决。6、本合同自甲、乙双方签字之日起生效,具有法律效力。甲方签字:乙方签字:年月日年月日

第1种观点: 处理土地租赁合同纠纷的方法是:可以通过当事人协商的方式来解决。如果双方当事人协商不成的,可以通过向法院起诉的方式来解决。如果符合起诉条件的,法院应当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如果不符合起诉条件的,法院应当在七日内作出裁定书,不予受理;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随着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深化,我国土地租赁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方式。两种租赁方式一是国有土地租赁;二是土地使用权出租。国有土地租赁和土地使用权出租都是国有土地有偿使用的方式。在土地管理法规中,国有土地租赁的概念在1998年2月17日发布的《国有企业改革中划拨土地使用权管理暂行规定》(原国家土地管理局第8号令)首次被提出并予以界定的,而且被规定为国家处置土地资产的方式。在国有土地租赁和土地使用权出租的概念中,都采用了租赁、租金这样的词语,使人容易混淆,实质上国有土地租赁和国有土地使用权出租之间存在以下主要区别:第一,所处的土地市场不同。国有土地租赁属于土地一级市场;国有土地使用权出租属于土地二级或者三级市场。租地主体及其关系第二,法律关系主体不同。国有土地租赁的主体是土地所有者与土地使用者。国有土地使用权出租是在土地使用者之间进行,其主体——出租人是通过划拨、出让(或转让)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受让人;承租人为取得一定年限的土地及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的全部或者一部分的使用权,并定期向出租人支付租金的行为主体。第三,土地使用者的权益不同。《意见》第六条规定:“国有土地租赁,承租人取得承租土地使用权。承租人在按规定支付土地租金并完成开发建设后,经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同意或根据租赁合同约定,可将承租土地使用权转租、转让或抵押。承租土地使用权转租、转让或抵押,必须依法登记。……”承租土地使用权的转租。承租人将承租土地转租或分租给第三人的,承租土地使用权仍由原承租人持有,土地承租人与第三人建立了附加租赁关系,第三人取得土地的他项权利。承租土地使用权的转让。承租人转让土地租赁合同的,租赁合同约定的权利义务随之转给第三人,租赁合同经更名后继续有效。一、土地征用和租用的区别征用具有行政强制性,而租用是双方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建立的。1、土地征用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依据法律规定的程序和批准权限批准,并依法给予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农民补偿后,将农民集体所有土地使用权收归国有的行政行为。国家行政机关有权依法征用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财物、土地等。2、国有土地租用是指国家将国有土地出租给使用者使用,由使用者与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签订一定年期的土地租赁合同,并支付租金的行为。国有土地租赁是国有土地有偿使用的一种形式,是出让方式的补充。土地租赁合同经出租方同意后可以转让,改变原合同规定的使用条件,应当重新签订土地租赁合同。租赁土地上的房屋等建筑物、构筑物可以依法抵押,抵押实现时,土地租赁合同同时转让。【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民事诉讼法》第三条,人民法院受理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其他组织之间以及他们相互之间因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提起的民事诉讼,适用本法的规定。

第2种观点: 农村土地租赁变更合同判决书的内容包括:原告、被告的身份信息;说明受理案件的具体情况;各方提交的证据;认定事实;双方当事人的判决情况及法律依据;审判长姓名等以及判决时间。【法律依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二条判决书应当写明判决结果和作出该判决的理由。判决书内容包括:(一)案由、诉讼请求、争议的事实和理由;(二)判决认定的事实和理由、适用的法律和理由;(三)判决结果和诉讼费用的负担;(四)上诉期间和上诉的法院。判决书由审判人员、书记员署名,加盖人民法院印章。

第3种观点: 法律分析: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纠纷的效力之争,主要是争议承包合同的签订是否经过民主议定,即是否按照土地管理法、村民组织法以及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集体经济组织在对外发包土地时,必须经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的同意,未经此程序则合同无效。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九条 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二)有明确的被告;(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第一百二十条 起诉应当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并按照被告人数提出副本。书写起诉状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起诉,由人民法院记入笔录,并告知对方当事人。第一百二十一条 起诉状应当记明下列事项:(一)原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联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二)被告的姓名、性别、工作单位、住所等信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等信息;(三)诉讼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与理由;(四)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

显示全文